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 > 信息荟萃 > 正文
编号:12543687
第二章望诊.ppt
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参见附件(10258kb)。

    第 二 章

    望 诊

    【目的要求】

    1.掌握得神、失神、假神、常色和病色以及五色所主病证的特征及临床意义。

    2.熟悉常见异常形体、姿态的表现。

    3.了解望形体、望姿态、望头面五官、望肢体皮肤、望二阴、望排出物、望小儿指纹的基本内容。

    【学习时数】 6学时

    【概念辨析】

    神志失常与失神的鉴别

    【重点与疑难点】

    一、重点:

    1.望神的主要内容。

    2.得神、少神、失神、假神的特点及临床意义

    3.五色主病的内容及临床意义。

    4.常见异常形体、姿态的表现。

    二、疑难点:

    1.何谓假神?有何临床意义?

    2.应明确气与色比较,气的盛衰有无,对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比色更重要。

    望诊概说

    一、概念:

    望诊,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、局部表现、舌象、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质的变化等以诊察病情的方法。

    "望而知之谓之神",说明望诊在中医诊断学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
    二、望诊的内容:

    1、全身望诊: (望神、色、形体、姿

    态) 。重点掌握

    2、局部望诊: (望头面、五官、躯体、四肢、二阴、皮肤) 。

    3、望排出物(望痰涎、呕吐物、大便、小便等) 。

    4、望小儿指纹(附:望鱼际络脉爪甲) 。

    5、舌诊:舌诊内容极其丰富,故列专

    章讨论。

    三.注意事项:

    1.注意光线

    2.注意诊室温度

    3.注意受检部位充分暴露

    4.注意整体判断

    5.注意动态观察

    6.注意望诊与其它诊法有机结合

    第一节 全身望诊

    概念:全身望诊是医生在诊察病人时,首先对病人的神色形态等整体表现进行扼要观察,以了解整体情况的诊病方法。

    意义:可对病情的轻重缓急和病性的寒热虚实,获得一个总体的印象,为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诊察病情打下基础。

    "一会即觉"源于丰富的经验,而医生经验的产生,往往是一个多次运用模式后概率的增值过程,经验丰富的医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储存的疾病模式多,模式识别的能力强,因此,他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"直接心悟",甚至可直接对某些脉症作出"经验性诊断"或"下意识的顿悟"。

    所谓"医者,意也",这种经验性心悟往往是医生的医术炉火纯青时的真知灼见。所以,只要能储存大量的生理,尤其是病理变化的信息,是可以达到一针对即觉的,张仲景"单见一症便是,不必悉俱"即是实例。

    一、望 神

    (一)概说

    1、有关概念

    (1)神--神是对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,指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和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,是神气与神志的综合判断。

    (2)望神--从整体生命活力的综合表现,来诊察病情的方法。

    2、望神的原理

    3、望神的意义:

    通过望神,可以从总体了解脏腑精气之盛衰,生机之存亡。

    以此决病情之轻重安危,预后之远近善恶。

    如"得神者昌,失神者亡" 。 《素·移精变气》

    (二)望神的主要内容

    神的表现虽然是多方面的,但望神的重点则在于两目、神情、气色和体态四个方面。

    1.两目:

    眼睛是心灵之窗,人的精神活动,往往于无意中流露于目光;又目系通于脑,其活动受心神支配,所以眼睛是可以传神的。《灵枢·大惑》说:"目者,心使也"。

    2.神情:

    指人的精神意识和面部表情,即心所主之神志,心乃"君主之官",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。

    3.气色:

    "指人的周身皮肤(以面部为主)和体表组织的色泽,其荣润或枯槁,是脏腑精气盛衰的重要表现。《医门法律》说"色者,神之旗也,神旺则色旺,神衰则色衰,神藏则色藏,神露则色露"。

    4.体态:

    指人的形体动态。其动作自如否是机体功能强弱的主要标志。

    (三)神态的分类与判断

    按神的盛衰、病的轻重,可以将神大体分为:得神、失神、假神、少神、神乱五大类。下面根据望神的方法,列出各类的表现特点和主病意义 。

    1、得 神

    即有神,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

    【表现】

    神志清楚,两目精彩,呼吸平稳,语言清晰,面色荣润,肌肉不削,动作自如,反应灵敏。

    【主病及分析】提示正气充足,精气充盛,机体功能正常,为健康的表现。

    心的精气充足:神志清楚,语言清晰,面色荣润,表情自然;

    肝肾精气充足:目光明亮,精彩内含,反应灵敏,动作灵活,体态自如;

    脾肺精气充足:呼吸平稳,肌肉不削。

    总之,这是正常人的神气,即使有

    病,也是脏腑功能不衰,预后良好。

    得 神

    2、少神

    轻度失神的表现。

    【表现】精神不振,两目乏神,面色少华,肌肉松软,倦怠乏力,少气懒言,动作迟缓。

    【主病及分析】提示正气不足,精气轻度损伤,机体功能较弱。多见于轻病或恢复期病人,亦可见于体质虚弱者。少神多因于心脾两虚或肾阳不足使然。

    少 神

    * 表现:精神不振,两目乏神,面色少华,肌肉松软,倦怠乏力,少气懒言,* 意义:正气不足,精气轻度损伤,多见于轻病或恢复期病人,亦可见于体质虚弱者。

    虚证,少神

    * 形象:目无神采,精神萎靡,面色苍白,下颏青黑,沉浊色微

    * 主病:久病气虚阳虚;气血双亏;思伤心脾 阳虚胃脘痛。脾阳不振.

    * 病例:肝木乘脾(十二指肠溃疡)

    虚证少神

    * 形象:目光呆滞,眼睑下垂,面色淡黄,沉微而散,头发作穗

    * 主病:脾气虚弱;气血双亏

    * 病例:睑废。脾气虚弱(重症肌无力)

    3、失神

    * 概念:又称"无神"。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表现

    * 临床表现:(参教材P36)

    * 意义:提示无论虚实,皆为病重。虚者系正气大伤。精气亏虚;实者,提示邪气亢盛,热扰神明,邪陷心包,或肝风挟痰,蒙蔽清窍,阻闭经络。

    * 心的精气衰败:言语错杂、面色晦暗。

    * 肝肾精气俱衰:两目晦暗,反应迟钝,动作艰难。

    * 肺脾精气衰竭:呼吸气微,喘促形体羸瘦。

    * 热扰神明:壮热烦渴,四肢抽搐。

    * 邪陷心包:神昏谵语,循衣摸床,撮空是线,的表现。

    失神

    * 表现:á1/2??é?êó£????é1ì?¨£?3??a?°′÷???±?£±3/4"1/4???aò(c)???D?3/4μ1/4??"è???¢o??ü?¥1/2?£?á1/2??ê§é??£

    * 意义:ìáê3/4????1/2"3/4?£?éú?ü′1?£?£

    失神

    失神

    * 表现:á1/2???±êó£???2?1/4?èa??í?£?D?ì?ùúêY£?ê???oíD?ì?μ?ê§é?±í???(r)ò"?£±3/4"1/4???a×ó1?°(c)£?3/4?2?3/4"??o?1/2??£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PT附件(10258kb)